導語👩🏽💼:2019年6月19日,普惠金融國際學術會議在上海財經大學召開。來自全國的四十多家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高校及政府單位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圍繞“普惠金融”就理論、產業😎、市場、科技等各方面展開建設性地對話和探討🧛🏿♂️。本次會議由上海財經大學👩🏻🏫、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和上海農商銀行聯合主辦,速盈和德勤中國聯合承辦👪👩🏽🦳。
顧建忠
上海農商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
經濟學碩士、經濟師;
曾任上海銀行公司金融部副總經理兼營銷經理部☣️🐟、港臺業務部總經理,上海銀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授信審批中心總經理😨、營業部總經理,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綜合協調處副處長(掛職)、金融機構處處長(掛職)🙅🏼🫄🏽,上海銀行黨委委員、人力資源總監🧛♀️👳🏼♀️、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紀委副書記,上海國際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現兼任上海市第三屆金融青聯副主席、上海股權投資協會副會長、上海市第八屆青年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
以下為顧建忠行長現場演講實錄(節選)🧚🏼♀️:
尊敬的各位來賓、專家學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在2013年之前,我在上海銀行工作🤦🏽♂️,我記得03年,那個時候我從分支行調到總行來🤹,當時上海銀行總行就有中小企業科,當然上海銀行的中小企業跟我們農商行的中小企業可能在定位👐🏼、業態不完全一樣,但不管怎麽樣🫶,上海銀行作為城商行🖕,也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回想我做這個小微金融服務也有十幾年🧑🏼🦱,我覺得分成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叫“三個不”🥏,我用“三個不”來演變——“不想做2️⃣、不敢做🧑🏽🦲、不會做”。所以那個時候,我記得很清楚,銀監會當時就在關註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六專機製、專營機構,我們也做了一系列的體製機製的布局改革🧛🏽。
第二個階段是“想做了、不敢做✍🏻、不會做”🧓🏽。
第三個階段是“想做了🌞、敢做了、不會做”。不會做的結果,一大批的不良貸款、不良資產出來👩🏿💼。普惠金融的一個應有之義是可持續,如果不良貸款大幅上升👟,那你這個機構又倒過來變成被普惠的對象了,不可持續也是國家政府和社會不喜歡看到的。
第四個發展階段就是去掉三個“不”,變成“想做、敢做🕤、會做”,最後結果做得好,所以我覺得我們正邁在第四發展階段的康莊大道上➗,各種各樣的條件和環境在逐步地具備。大家可以看到🤷♂️,因為我是,我是2015年從上海銀行調到上海國際集團🛁,PE/VC我做了四年,去年12月底又回到商業銀行,所以開始又進一步地從商業銀行角度關註普惠金融和中小企業。去年年底從習總書記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從李克強總理去視察幾大國有銀行,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其實都是從小微🙆♂️、普惠金融這個角度進行切入的。
所以我總結幾句話:服務小微,別有洞天🖕🏼;普惠金融🐖,有大未來。這個在我思想中➿💺、在我們農商行裏,都是形成共識🤺、統一理念,堅定定位👩🦼、明確目標的。所以前面剛才致辭的時候我也說了,與其說普惠金融是我們的貢獻、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還不如說普惠金融是社會和市場給了我們一個轉型發展的機會。
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們的體會和理解🔹。
一、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
從國際層面看:
2005年,聯合國在宣傳“國際小額信貸年”時🕺,首次正式提出“普惠金融”這一概念,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2006年,世界銀行出版《建設普惠金融體系》一書,認為普惠性金融的內核是讓所有人特別是窮弱群體擁有平等享有金融服務的權利。
在實踐上,大家都知道2006年尤努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格萊瑉銀行,我們當時專門研究過,在孟加拉國的小額信貸都是幾千元錢🤸🏿♂️🏄🏿♀️,相當於人民幣三千元、五千元,不超過一萬元錢。給農村,特別是農村婦女的創業和就業,支持貧弱群體養家糊口、擺脫貧困,非常不容易,非常偉大。同時國際組織也紛紛成立普惠金融聯盟🌯、G20普惠金融專家組。
從國內層面看: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是我國最早引入“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的組織,其最早於2005年提出了“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宗旨👨🏿🦳。
2013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 鼓勵金融創新”。
2016年,國務院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首次從國家層面對普惠金融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指立足於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但這裏面有2個概念要理清:第一👋🏽♦︎,普惠不是慈善,必須堅持商業可持續,慈善是相對單方面的贈與。前幾天我在一個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說,我們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民營企業提供最好的支持和服務。有企業家提出應該稱為合作🦸🏼♀️,金融機構發放貸款,企業按照市場定價償還利息,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說,普惠和慈善是並不能劃等號👋🏼🙅🏼♂️。當然可以結合起來做。第二個🩸,普惠和長尾經濟也不一樣。長尾經濟偏向於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從資本逐利的角度去考慮🍱,如果普惠完全按資本逐利,很多機構、很多資本就不願意做了。所以普惠金融我覺得是帶有社會責任的盈利的模式,如果沒有社會責任感地去做🖐🏻,一定做不好,同樣地如果沒有盈利機製和可持續的普惠,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覺得這兩個概念要區分好。
當然普惠裏還有一個概念是我們比較偏向信貸支持🌠,其實普惠金融含義很廣,我覺得至少還應該包括:比如支付結算和存款理財。現在比較好的是中國的移動支付很發達🍋🟩,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手機支付,所以這一塊功能科技金融公司與傳統銀行金融機構形成了很好的互補👩🏿🚒。現在我們在支付結算上和微信、支付寶有合作🔖,農商行稱之為寶碼行動,支付寶掃錢碼,我們為幾千戶批發市場柴米油鹽的小商戶提供服務,我們的服務是整體性的服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要求是服務的單價成本要下降,否則不可持續。所以我們依托科技手段控製成本下降,整體收益是算得過來的,但我和大家報告一下,也就勉強盈利🦹🏽♂️。但是我一直說,我們的定位就是這樣,普惠金融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我們必須要做。
二、上海農商銀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實踐探索
(一)主要業務現狀
截至2019年一季末,我行全口徑國標小微貸款余額約1353億元🎅🏼,1000萬(含)以下兩增兩控口徑小微貸款余額約235億元,在轄內中資法人銀行中占比分別為約40%和50%🦒,規模均排名第一。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494億元,在上海同業中占比約30%𓀎,繼續保持全市規模及權重第一的市場地位。為全市1700余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貸款余額近220億元;我行設立的科技專營支行,張江科技支行科技型貸款余額40億元,在滬上7家科技專營支行中排名第一👆。
(二)主要工作措施
我們大力發展移動金融🫵🏽。積極研究大數據和智能化應用,推進移動金融創新,借助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移動終端為普惠受眾提供在線化👨🦽➡️🚵🏻♂️、智能化的實時服務,並探索通過提供API/SDK等方式,支持各普惠服務需求方在教育繳費、金融信息查詢等不同的應用場景自行組合和應用🦡。近期,我行全線上個人消費貸款鑫E貸正式上限🎺,依托生物識別技術,運用全網大數據抓取手段,構建起針對借款申請人的上百個信息維度的數據體系🎯,對借款申請人實施精準信用畫像🏋️♀️、額度測算、貸款投放,是我行依托大數據🕺、雲計算,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和獲客成本的一款全線上秒批秒貸產品🧑🏿。
其中我特別要強調的是我們對場景的應用特別重視,實際上場景至少解決兩個問題👌🏻:第一,真實性;第二,風控。所以現在我們給居民小區提供物業繳費管理👨🏼🦰🤷🏼♂️,大的小區可能一千多戶,小的可能一、二百戶,都是金額不大的,管理非常麻煩。我們現在運用金融科技的手段👩🏻⚕️🩸,運用網上線上的手段,讓每個老百姓家裏♕、自己手機上面都可以看到他的繳費金額多少。
我們堅定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我經常說農村裏的三塊地一定要盤活——農業用地🧑⚕️、宅基地👫🏻、建設用地。資產不流動,資產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價值不高的,所以一定要盤活↘️。我們是上海市同業機構裏做農業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金額最大🗄,大概90%的份額在我們這🧜🏻♂️,所以我們是真正踐行普惠和三農的。那麽像農業承包地☔️,從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角度出發,我們會繼續大力推廣📺。第二就是宅基地,我們馬上就要推出“宅基地農民住房更新改造貸款”。第三個是建設用地🤦🏻♂️,也就是紅證。這兩天經濟新常態、新階段👊🏼,中央也是有很多的政策調整,日前上海市首個集體土地入市建設租賃住房項目,位於松江泗涇,正式開工,應該也會是未來上海集體建設用地的一個使用方向🚊,現在我聽說和三農相關的化,在一定範圍內也可以做商業開發。所以針對這“三塊地”⇾,我們積極想辦法落地🤴🏽,要真正地有獨特的、創新的產品出來。此外,我們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推出涉農主體品牌質押、專利權履約保險貸款等。攜手安信農保💆🏽♂️、主要郊區政府等合作機構,通過農業農村部新農直報平臺專屬線上融資產品開發🌷、三農金融保險服務站合作共建等形式💟🫶,打造“銀保政”三農金融生態圈🐬。
我們不斷完善全周期的科創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科創企業的風險實際上還是比較大的🏊🏽♀️,行業的要求很高,我稱之為行業金融。我們的思路是四個字🧑🏿🦲,高🌁🏡、低🧯、內、外。高:高度統一思想,這塊業務必須要做。低:必須腳踏實地,穩紮穩打🫙,既不能保守又不能冒進。內🤾🏽:練其內功,我們的產品、技術、風控要跟上。外🫱🏿🐏:借助外力,我們目前借助外力主要是2個,一個是PE/VC機構,特別是VC,A輪🚊、B輪、甚至是Pre-A🤴🏿,我們會積極跟進🦸🏻♀️,但其中有很多技術難度🧒🏻,我們正在解決。現在我們的很多風控全部用大數據♦️、網上的做法,可以降低我們的人工成本🌸。還有我們的一些機構,包括政府部門🪣👩🏽🦰,比如科委,我們和科委最近在溝通,目前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大約900多0家🏃🕸,獲得銀行服務的只有3000多家,後續我們要想辦法跟進🛄。這真的是別有洞天,量大得不得了👩🏿🦰,關鍵還是看我們有沒有金剛鉆來攬這個瓷器活👳🏻♂️,要有一系列的服務。針對科創企業不同生命周期🧑🏻🎨,推出鑫科貸產品系列,通過信用貸、訂單貸🫓、股權貸等無抵押融資產品,聯動市科委🤰🏿、科技創業接力擔保公司⛹️♀️🐚、市擔保中心等外部增信機構🥔,幫助輕資產運營的科創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不斷探索“股、債、貸”相結合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針對生物醫藥、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推出“鑫動能”專項計劃🦸,通過“一鑫二專三支持”體系搭建,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價值鏈的綜合金融服務🟨。不斷深化投貸聯動機製建設,對內⛹🏻,整合聯動公金、資管、金市等投行服務力量🤵♀️,對外則積極與PE/VC基金、高校科研院所、科委專家庫等搭建合作平臺,為科創企業的“募投管退”聚合最優的行內外資源💂🏿♂️。
我們始終協同長三角兄弟金融機構共促普惠發展。發起成立了農商銀行(上海)合作平臺,攜手24家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團結互助🍱,互利共贏👩🦼。牽頭舉辦了首屆“長三角農村金融座談會”,匯聚三省一市農村金融機構的集體智慧和力量👩🏽💼。2018年🎥,我行通過設立在嘉善⛵️、昆山的分支行機構,為當地縣市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9億元💌,平均利率水平低於當地同業約0.5個百分點,體現了上海金融業輻射帶動長三角農村金融協同發展的積極作用。
我們始終不忘初心,切實把普惠金理念貫穿於金融服務中。我行長期致力於上海郊區基礎金融設施建設投入,我們農商行的網點布局💁🏽♀️⌛️,我們三分之二的網點布局在外環線以外,外環線以內只有三分之一🎠。大家都知道👮🏽♀️,外環線以外絕對是郊區,或者叫農村,在郊區設有網點近300個🙆🏼♀️,布放各類金融自助機具1000余臺🐬,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把服務觸角延伸至郊區各個角落🛐,像我們這樣在上海農村地區這麽密集地有網點的🥢,在上海同業是最多的一家🔕🈚️。所以這一塊我也是覺得踐行了普惠金融的服務理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我們2018年小微貸款的利率水平,不超過5%👨👨👧👧,整個上海市的平均水平是6.8%👱♂️,整個上海的法人銀行是5.85%,2018年我行普惠口徑下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利率顯著低於上海中資銀行平均利率水平,全年為8900余戶小微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近4億元,“真金白銀”讓利與小微企業🙎♂️。
(三)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有待探索🚃。相較於傳統的政策性金融和純商業性金融🙇♀️🙌🏿,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需要在社會公益性和商業可持續性之間尋求一個最佳的平衡點👮🏻。他國的諸多創新嘗試🛍️,比如印度依靠政府投入支撐的小額信貸模式👩🦲👃🏿、孟加拉格萊瑉銀行的小組貸款模式等,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考慮到發展階段🌔、市場環境、融資需求、技術革新程度的不同👨🏼🎤,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還任重道遠。
二是普惠金融覆蓋面有待提高🙍🏽♂️。受製於成本及渠道限製👩🏿✈️,傳統商業銀行物理網點很難覆蓋到邊遠及相對落後的地區,不同省份區域間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也由於各地的金融基礎設施條件及數字普惠金融能力而有所差距。要實現金融全面覆蓋,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裏”🫓,需要金融機構持續的實踐深耕🧝♂️,也需要金融科技的持久賦能。